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7的文章

淺談貝殼的運用價值(行、育、樂)

圖片
早從遠古時期,貝類就是人類食用的食物之一,而貝類,早在寒武紀時代,就出現在地球上,到目前為止,全世界的貝類記錄,已經超過十萬種以上。因此,不同的貝類,因為種類、形狀的不同,也會被運用於不同的地方。隨著時代的演進,從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都能見到貝殼的運用足跡。今天,筆者蒐集相關資料,與讀者分享貝殼在行、育、樂的運用價值。 行用貝殼幣 療癒之旅貝沙灘 中國貝幣,帶有穿孔海貝,拍攝於日本貨幣博物館 。 圖片來源 / PHGCOM 考古學家從中國三代各時代的古墓中,發現了許多貝殼的陪葬品,山東兗州大汶口文化墓葬、河南安陽殷墟商墓、鄭州窪劉遺址古墓都有出土貝幣。 先秦時期,貝幣被廣泛使用於商品貿易中,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貝幣退出貨幣市場。西漢時代文獻曾記載:先民、古者,是以龜、貝為貨幣。 貝幣的計算單位是「朋」,一朋的貝數,古人有2枚、5枚之說,今人一般傾向於每朋10貝。 現今的所羅門群島Langalanga人仍持續製作傳統貝珠錢,使用於聘禮、賠償、謀合等場合。2002年所羅門政府認可貝珠錢為官方貨幣,並成立一家銀行「Tabu Exchange Bank」;貝珠錢也代表當地的文化特色,用於致贈外賓。 貝珠錢 圖片來源 / 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 , CC BY 2.0 , via Wikimedia Commons 今日台灣西南沿海的大陸棚是重要的貝類養殖地區,可以見到用貝殼所鋪成的道路。

文化之旅:2013.12.08 四四南村輕旅行

圖片
四四南村 a photo by bochi_huang on Flickr. 2013.12.08 四四南村位於台北101附近,是臺北地區第1個眷村,為大陸青島遷臺之四十四兵工廠員工及眷屬所興建。民國37 年11月底,當時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內戰告急,因此青島的聯勤四十四兵工廠的員工及眷戶們匆匆搭乘太康輪渡海到基隆港來台,後來遷往台北市日據時代的日軍陸軍庫房聯勤第四十四兵工廠之地暫作停留;初期便開始興建了四四南村,後來人口逐漸增加便又興建了四四東村及四四西村,終於在民國40年三村都落成,這裡也成為兵工廠員工以及眷屬們度過了她們下半輩子的落腳處。   早期的四四南村共分甲字號、乙字號、丙字號,甲字號位於莊敬路以西、乙字號位於莊敬路以東、丙字號則與信義國小相鄰,其空間形式以魚骨狀相鄰,承襲了傳統眷村的規律與集體控制的模式,本來是以竹片以及石灰泥巴所建造,至後來才發展成為水泥、磚牆的結構建築。   民國90年3月四四南村列為歷史建築物,並將其中的四棟建築予以保存,規劃成為信義公民會館(四四南村)暨文化公園,於民國92年10月正式啟用,紀念昔日眷村的歷史人文,讓現代的民眾也能體會往日眷村的純樸風情。   2011年初,《好,丘》第一家店在四四南村成立,結合在地食材與輕食、創作品牌與市集、音樂與文化展演,英文店名《Good Cho’s》即是取"good choice"的諧音而來。 好丘 Good Cho's a photo by bochi_huang on Flickr. 好丘 Good Cho's a photo by bochi_huang on Flickr. 相